查看原文
其他

认知失调 | 为何粉丝总是无条件为偶像辩护?

黄一帆 靠谱心理 2023-05-2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2021年娱乐圈也是怪像丛生,明星塌房速度似乎比造星的速度还快。

霍尊的聊天截图事件还没两天,又一顶流小生张哲瀚也跟着塌了房。

霍尊宣布退出娱乐圈,张哲瀚则公开道歉。这些只能算是公关处理,至于他们是否真的知错我们也未可知。

但他们粉丝肯定是相信他们的。无论外界对于他们有多大的抨击,哪怕已经涉及到了原则性问题,粉丝们任然维护他们的爱豆,觉得“自家哥哥并没有犯不可饶恕的错”。

比道德日益下滑的娱乐圈更怪异的是粉丝们的言行,以至于很多网友戏称这为“饭圈文化”。

今年陆陆续续塌房的娱乐圈人士真的不少:郑爽、刘浩存、吴亦凡……在人们被娱乐圈伤风败俗的风气震惊时,而他们粉丝的“饭圈文化”更是把人们的三观不断刷新。

不管偶像犯了多大的错粉丝都能原谅,哪怕是已经身陷囹圄,粉丝还是不离不弃地热爱着偶像。

这种执迷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事情都发展成这样了,你为什么还爱他?你为什么还要帮他说话?你为什么就不肯相信他是个人渣?

这些行为都来源两个社会学心理:选择性知觉与认知失调

其实这是人人都存在的心理行为,但有的人就会演变成失去对正常事物的判断,甚至对他人进行攻击。

这种执迷不悟、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心理状态,不仅仅存在粉丝群体当中,还存在离不了糟糕恋人的男女、被骗子哄骗不肯相信警察的受骗者、回避吸烟致癌问题的烟瘾者等等。

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

这要先说一下什么是知觉。


01


什么是知觉?



知觉在心理学上的概念为: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通俗点来说,就是我们对接收到、感受到事物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比如看到一瓶啤酒,有的人反应是觉得这是苦的,有的人觉得这是可口的,这就是由这瓶啤酒而反映的知觉;而觉得啤酒是苦的人,会把啤酒归为“不好喝的饮料”;而觉得啤酒好喝的人,会把啤酒归为“好喝的饮料”,这是知觉理解性。

知觉是通过系统化的处理,进而对外界客观因素产生的信息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是个体获取信息的过程。

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

说白了就是依照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情感来理解事物

这也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对事物看法差异巨大的原因,因为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来源于经验与感受,而经验与感受都是非常不靠谱的东西,使得很多人在知觉上就会理解偏差,对事物产生错误评价。

原创 | Francesco Ciccolella

可是即使产生错误,只要能及时反应过来,纠正改过,不就可以了吗?

然而,大多数人在及时反应过来这个阶段都无法做到,因为人对知觉是有选择的,而这就是上面说到的选择性知觉。


02


粉丝为何不愿听取关于偶像的批评?




选择性知觉是人们对事物感受刺激的一种筛选,人们会无意识的选择自己更感兴趣,更能刺激愉悦的东西,而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我们会忽略。

比如有人说你的爱好电影只是浪费时间,这种话你自然反感,想把他的话删除;但有人反驳说电影是种艺术,那你定会赞同。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毛病:只听自己想听的。

如果只是在爱好电影这种良性爱好上选择性屏蔽,那还是不痛不痒的问题,可要是在遇到不适合的伴侣、染上恶习、错误的崇拜对象等比较严重的问题选择屏蔽,不愿意听取建议,那对人对己都是一种伤害。

其中所反映的心理状况就是对信息的筛选,选择性屏蔽自己讨厌的信息,只听自己想听,这就是选择性知觉。粉丝不愿意听取关于偶像的批判也来源于这里。

但如果此时你强行把证据摆在一个迷恋失格偶像的粉丝面前,告诉他“你的偶像品行败坏”,当这个粉丝躲不过去,无法选择性屏蔽必须面对时,他通常也不会认识到错误,反而更加疯狂的维护自己的偶像,甚至说出一些啼笑皆非的言论。

而这种行为已经从选择性知觉变为认知失调。

原创 | Francesco Ciccolella


03


粉丝为何无底线地维护偶像?




认知失调最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里昂.弗斯廷格创建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心理平衡,这个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就是当某一自己认定的事实忽然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从而产生大量怀疑紧张的情绪。

当粉丝心中完美的偶像人设,和现实中真实的偶像为人相反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产生不愉快感。

心中形象与现实相差越大,认知是失调程度就越大,不愉快感就越多,此处有个公式:认知失调程度=(不协调认知数×重要性)÷(协调认知数×重要性)。

从公式可知,认知失调程度越强,驱使个体减轻失调的压力越大。个体减轻失调的方式有三种:

(1)改变失调关系中的认知因素。原来是“偶像失格”和“我喜欢他”,为了减轻失调则可改变为“我将不再喜欢他”,即用改变行为意向或行为的方式来解决失调。

(2)否定X。即:将“偶像失格”改变为“偶像是被诬陷的”,也就是用否定的态度来改变对自己的压力。

(3)对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如只承认偶像有些不妥行为,则可以用“他以后不会再做这种事”、或“世界上干这种事的人多,我家哥哥可能是其中之一”等进行辩护。

因此在偶像出现失格时,粉丝都会有这样三种反应“脱粉”、“否定”、“辩护”。

第一种行为还属于正常范畴,后两者则表示粉丝已经对偶像的完美形象过于信任导致当事实摆在眼前时认知失调压力过大,产生大量紧张情绪,为了缓解压力而不得不为偶像“否定”、“辩护”。

至此,粉丝的心理脉络比较清晰的呈现了:

1. 先是喜欢上偶像,因为知觉选择性,通常只会看关于偶像美好一面的新闻,而这种只有营造偶像良好形象的新闻看的越多,就越相信偶像的人设。

2. 当出现与偶像相反人设的言论新闻时,粉丝产生了认知失调,比较轻的会脱粉,觉得自己爱错了人;而认知失调比较严重的,则开始反击、控评。

这也觉是网友厌恶“饭圈文化”来源。

而粉丝也在一次次“反击”、“控评”、“对喷”中,陷入了自我欺骗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原创 | Francesco Ciccolella


04


如何应对认知失调带来的问题?




其实认知失调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因为大家的认知都有局限,人生成长就是一次次打破先有的认知,扩大知识面,打开思想格局。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自己思想相对立的想法,与这些想法碰撞时,难免感到怀疑、紧张、忧虑等等负面情绪,而不自觉地为了保护自己而开始对自己撒谎。

可是成长本来就是包含着痛苦的,如果不选择成长而是选择待在让自己舒适的谎言里,总有一天会演变成伤害更深的大问题。

如何不因为认知失调程度严重而陷入“自我欺骗”呢?

1. 对自己的直觉保持警惕,不让直觉主导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情绪做了主导,就应该先让自己情绪停下来,而不是急于给出结论。

2. 保持自省,学习补充知识,丰富知识永远有防御欺骗的能力。

3. 让自己像“局外人”而不是“局中人”来客观看待事物,在遇到与自己相对的思想时,学会多种角度思考,不必急于认同他人想法,也不局限于“自己感到舒服的想法”,。

4. 学会评估这个人/事/物值不值得作为自己长期的原则,是否能作为自己必须负责的责任。

以上这四条方法希望能对大家遇到认知失调时有帮助,但是真正能帮助他人走出认知失调的,还是他们的选择与理智。

如果再在网上遇到为偶像疯狂控评的粉丝也不必介怀,他们只是走不出自欺欺人的可怜人。

最后放上豆瓣沈老师的话,与君共勉:

最可怕的是,人无法客观地认识自己,不敢正视自己,盲目地相信和欺骗自己。最终则会遭受想象与现实两者之间的差距所时常带给自己的痛苦和怀疑。人能面对和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好,其实是一件挺难的事情。非常难,以至于你到二十五岁才能意识到,甚至于一辈子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七棵树 沈老师



参考资料:

书籍《心理学一本通》——连山

书籍《暗示心理学》——夏沫

作者:黄一帆

编辑:刘祎

* 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详情点击:
诚邀各位“心理”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社会热点985海外名校毕业,选择“躺平”,是输不起吗?

/亲密关系《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 你被爱情操纵了吗?


/人际关系

被长辈不断否定的我,如何找回自信?

/心理科普

随时随刻都能发生催眠?催眠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